一、輸液產品(摘自網上)
1. 輸液的定義
靜脈輸液簡稱輸液,是供靜脈滴注用的大體積(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通常包裝在玻璃輸液瓶或塑料輸液瓶(袋)中,不含抑菌劑。使用時通過輸液器調整滴速,持續而穩定地進入靜脈,以補充體液、電解質或提供營養物質等。
2. 輸液原理
靜脈輸液是利用液體靜壓的物理原理,將液體輸入體內。當輸液器與輸液瓶(袋)連通時,瓶(袋)內液體受大氣壓力的作用,液體流入橡膠管形成水柱,當水柱壓力大于靜脈壓時,瓶(袋)內的液體即順暢地流入靜脈。
3. 輸液起源
17世紀,Willium Harvey發現了血液循環。接著,英國的Sir Christopher Wren嘗試用豬的膀胱及鵝的羽管往血管里輸入溶液,由此,輸液療法產生了。1831年英國的Thomas Latta使用0.5%的鹽水及0.2%的碳酸鈉混合液治療霍亂患者,電解質輸液開始。后來,兒科醫生Marriott用此來治療小兒腹瀉,由此死亡率由90%下降到10%。因此,輸液療法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輸液的目的
①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常用于治療燒傷、出血、休克等。
②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堿平衡,常用于各種原因的脫水、禁食、大手術后。
③輸入藥物,達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常用于中毒、各種感染等。
④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⑤輸入脫水劑,提高血液滲透壓,以達到預防或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目的。同時借高滲作用,回收組織水分進入血管內通過腎臟排出,達到利尿消腫的作用。
5. 常用輸液產品
①供給水分和熱量,用5-10%葡萄糖注射液。
②供給水分和電解質,用0.9%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等。
③調節酸堿平衡,用5%碳酸氫鈉、11.2%乳酸鈉等。
④增加血液滲透壓,增加循環血量,有各種右旋糖酐注射液、706代血漿等。
⑤利尿脫水:甘露醇、山梨醇、50%葡萄糖注射液等。
⑥其它:用于特定治療目的,如濃縮白蛋白注射液,可維持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補充蛋白質。
6. 輸液產品的分類
①按作用分類:
補充水分、電解質,如氯化鈉注射液。
補充能量及營養,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注射液等。
作為藥物溶解劑使用——加藥溶解
治療型輸液,如抗生素輸液。
②按容器分類:
玻璃輸液瓶
特點:易碎、易脫落異物、密封性差;輸液時為開放體系。
塑料輸液瓶
特點:抗摔、無脫落、無溶出、密封性好,輸液時為開放體系。
塑料輸液袋(單袋、多袋)
特點:抗摔、無脫落、無溶出、密封性好、輸液完全,輸液時為密閉體系、多袋無菌混合使用更安全。
二、營養輸液產品(摘自網上)
營養輸液的主要用途是通過靜脈途徑為不能正常進食或超高代謝的患者提供人體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糖)、脂肪、氨基酸、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營養素。
營養輸液主要有葡萄糖輸液(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輸液四大類型。
組合蓋的特點
——摘自原開栓說明書(見掃描件)
一、開封方便
組合蓋設計為拉環狀,故拔取、開封方便,并且開啟時間也將大為縮短。
二、充分保證藥品質量
由于組合蓋在產品滅菌前就已密封在瓶口上,隨著產品高溫滅菌,可保證蓋內橡膠塞周圍處于無菌狀態,使用時更加安全可靠。
三、易穿刺
組合蓋中的橡膠塞較薄,因此輸液器針頭穿刺時將更輕松、容易。
四、橡膠塞自密性更佳
因組合蓋中的橡膠塞成份、形狀與其它膠塞不同,因此,我們的組合蓋將使橡膠塞自密性更佳。
針刺注意事項
——摘自原針刺說明書(見掃描件)
1. 要在橡膠塞上指示的穿刺部位進行穿刺。
在穿刺部位以外插針時,由于厚度較厚,會使掉屑數量增多,而在穿刺部位插針,則厚度較薄,可大大較少碎屑發生率。
2. 橡膠塞上的“IN”為加藥時進針部位;“OUT”為輸液時進針部位。
3. 穿刺方法要得當,應使針頭垂直刺入橡膠塞的“IN”或“OUT”處。
4. 使用側開口樹脂針,可避免在穿刺時發生掉屑,效果好。
![]() |
![]() |
|
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
——摘自產品說明書
——摘自產品說明書
2.對大豆蛋白過敏者慎用本品,使用前必須做過敏試驗。
4.新生兒,特別是未成熟兒,長期使用本品必須監測血小板數目、肝功能試驗和血清甘油三酯濃度。
5.采血時,如本品還沒有從血流中完全清除,則將干擾其它實驗室檢測項目(如膽紅素、乳酸脫氫酶、氧飽和度、血紅蛋白等)。絕大多數病人在本品輸注后5~6小時,即可被完全清除。
7.用前必須詳細檢查藥液,如發現包裝有破損、漏氣、藥液變色、發霉、沉淀、變質等異常現象時不能使用。